苗栗古炭窯,位於苗栗縣苗栗市自行車道麻園坑段的老炭窯。1950至60年代苗栗的木炭窯多達數百個,曾是臺灣重要的產業。苗栗市西南山區盛產相思木,除了登窯柴燒陶器所用之外,相思木炭火力旺、煙少,是製炭的絕佳材料,後因社會轉型、瓦斯天然氣普及,加上引進價格便宜的進口木炭,燒炭行業逐漸沒落,一座座炭窯也隨歲月流逝坍塌,埋沒在荒煙蔓草之中。
民國92(2003)年經苗栗市公所重新修築完成的磚造炭窯,窯頂為穹隆狀,不同於傳統用泥土及稻草的土造炭窯,會隨著燒炭行業沒落長期不燒炭而坍塌。修築後的古炭窯,苗栗市公所自民國92(2003)年起每年中秋節前舉辦「古炭窯巡禮活動」,先後邀請苗栗在地的製炭師傅徐阿增、王德盛重現古炭窯木炭燒製過程,從疊木、封口、生火、悶窯到封窯約經40天,製炭師傅必須全天待在窯旁加薪材、控制火力,觀察木材炭化過程,3萬多臺斤的相思樹薪材,約可製成7000台斤木炭,燒製完成的木炭分送民眾每人2至3斤中秋烤肉用。觀摩早年農村燒製木炭的過程,體驗先民胼手胝足以啟山林的辛勞,讓燒火炭這項珍貴的人文資源得以延續。苗栗市古炭窯曾被攝影家譽為「全國最美的炭窯」,攝影作品「黑面將軍出炭」曾獲得全國攝影金獎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