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鐵山線的造橋車站除了因錦水礦場盛極一時,當地的紅厝瓦與木炭產業也曾為車站帶來每日超過千噸的吞吐量,窯廠產品堆滿車站倉庫。產業在戰後至1970年代鼎盛時期,光燒製紅厝瓦的瓦窯在造橋火車站以東就有20多家,燒瓦帶動木炭需求,因此又有超過半數的人家以燒木炭為主業,造橋村村民從事的若不是貨運業務就是窯廠工作。
造橋鄉在極盛時期就有約40幾座瓦窯廠,其中造橋村瓦窯廠因鄰近地區有上好黏土,燒製出的紅厝瓦最為知名,紅厝瓦在戰後至1970年代一直是民間起厝的主流建材,若遇風災,全臺商人更是群聚於此搶購紅瓦。而今磚瓦與木炭榮景不再,造橋回歸為靜謐小站,遊客僅能從文史材料或鄰近車站的「木炭博物館」窺探過往繁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