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鐵山線路段上的後龍溪橋,自明治36(1903)年5月完工通車後便扮演跨越後龍溪、連結北邊豐富車站與南邊苗栗車站的重要角色。後龍溪橋曾在地震洪水等災禍中受損而多次改建,民國79(1990)年因應全臺大規模的「鐵路沿線老舊橋梁重建工程」計劃新建第二代後龍溪橋,第一代橋連同橋北的豐富車站步入歷史。
第一代後龍溪橋全長294公尺,橋墩以紅磚與石材砌成,建材來自淡水,經由海運送至後龍溪出海口的公司寮,再以約8公里的輕便鐵路轉送至此。昭和10(1935)年後龍溪橋的第七號橋基於關刀山大地震餘震中受損,先以鋼索臨時固定,後以鋼筋混凝土改建部分橋墩結構;而後橋體隨著戰後多次風災與大水損害下的修復工程延長至385公尺。舊後龍溪橋於民國80(1991)年3月15日拆除,現在的後龍溪上僅保留典雅的第六號紅磚拱砌橋墩供後人回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