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苗栗三灣糖業的興衰

糖,可稱蔗糖、赤糖、烏糖、青糖。苗栗縣糖業發展起步晚,直到清末才有第一座赤糖廠的誕生,在此之前都以家庭式小規模製造為主。日治時期因製糖政策鬆綁的催化,苗栗三角店、蔴齊庄、銅鑼圈成為生產赤糖產地,其中尤以位在三灣鄉的銅鑼圈製糖工場(今銅鏡村)為苗栗赤糖大本營,故列為苗栗大事件之一。

銅鑼圈最早的製糖工場為大正5(1916)年設立的小銅鑼圈南灣蔗苗養成公司,使用主要以牛為動能的舊式蔗廍,大正6(1917)年改為改良式蔗廍,大幅提高產量銷往日本,是「展南拓植株式會社」前身。日治時期製糖政策鬆綁的催化,赤糖供給與需求數量快速攀升,公司規模隨之擴張,1920-1940年代為小銅鑼圈製糖產業發展的高峰,大正8(1919)年南灣蔗苗養成公司改制為展南拓植株式會社,事業跨足大面積植蔗、日本設廠製糖、南庄採煤礦、屏東拓植業務、鐵道與汽車客運。這座具跨國規模的多角經營公司,迅速成為當時在地經濟的領頭羊,也讓小銅鑼圈成為當時苗栗縣最大的赤糖生產地,植蔗遂也一躍為當地主要產業。

昭和14(1939)年,東京製糖株式會社收購「展南株式會社」,改為「東京製糖株式會社」銅鑼圈工廠。民國34(1945)年該資產由台灣審日產處理委員會管理,改為台灣赤糖股份有限公司,專收境內及鄰近鄉鎮的甘蔗製造蔗糖。1970-1980年代糖業衰微,僅剩部分糖廠與鐵道遺址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貢獻者
  • 資料來源
    《苗栗文獻第四十九期:苗栗史上百件重大史事專輯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2
  • 時間起
    1916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