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壽公祠記

〈壽公祠記〉寫於道光6(1826)年,紀念清初林爽文之亂殉難烈士壽同春。因紀載林爽文之亂中幾場戰役始末,是研究林爽文事件重要的史料。壽同春,清浙江諸暨人,為淡水同知程峻幕賓,清乾隆51(1786)年林爽文之亂,同知程峻戰死,壽同春結義勇收復竹塹(新竹地區)。翌年,壽同春再度從徵,竟中伏被執慘遭支解,並以身殉國。道光6(1826)年,水師提督許松年為他在殉難處建祠紀念,建祠的原因也有所謂土人以其魂有靈異之效,所以加以膜拜,並於春秋兩季祭祀之。

碑文詳述壽同春生平,林爽文事件中壽公殉難前後始末,並於最後感念壽同春。此文寫於壽同春死後39年,因死狀甚慘,年紀又長,頗傷人情懷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所在地-地址
    苗栗縣通霄鎮中正路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史料原文/譯文
    先生名同春,浙之諸暨人也。少入太學,磊落多奇計,薄遊閩粵間,年逾七十矣。與淡水周知程峻善,乾隆丙午,林爽文之亂,其黨王作攻淡水,十二月八日,程峻善率師渡中港,禦賊死之,塹城陷。越十餘日,先生陰結義勇,收復塹城,捕斬王作,驅除群盜,綏輯流民。至於丁未之秋,淡水南北盡平矣。是時林賊赴彰化,凶焰方熾,先生矢志殲巨魁敉從軍,聞賊十月十日進逼三十張犁,遇伏突擊,先生馬蹶被擒,脅降不屈,賊支解之,事聞天子嘉嘆,贈知縣並官其子聰。嗚呼先生不階尺寸之柄,乃能於倉皇擾亂中,為國敵愾,為友復讎,為百姓除大患,其猷豈不壯哉。齒既暮矣,馬革裹屍,卒遂其志,又何烈也!土人又言,吞霄澗中,為公死節之所,每著靈異,傳聞雖異辭,而忠臣烈士之精魂不泯沒於天壤也明矣。歲於道光丙戌,余幹辦公事,往來彰淡,景行行止、迺刱祠以祀,並記其大略,俾好義者有所觀感而興起焉,是亦先生之志也夫。 道光丙戌年 觀東許松年謹書
  • 所在地-緯度
    24.492157
  • 所在地-經度
    120.685949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相關人物
    壽同春;林爽文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