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蓬山慈和宮碑記〉立於乾隆36(1771)年,是現有苗栗縣境內重要的碑記資料中最為早見的。王廷珪是霞漳的進士,與淡防分府的同知宋應麟,在當時的北台灣十分有名。客居竹塹時適逢苑裡慈和宮營建完成,便請黃廷珪為它撰寫碑記。黃廷珪跟著宋同知來淡遇到颱風,船上的人目睹媽祖顯於檣端,最後船平安上岸。黃廷珪覺得受到神明保佑,所以欣然答應撰寫碑記,而將此事紀載上去。
內文有相當強烈的信仰靈感應取向,為親身經歷災難而歸功於媽祖顯聖救護的例子,不同於累積象徵資本,〈蓬山慈和宮碑記〉可視為個人宗教信仰的真實反映。
〈蓬山慈和宮碑記〉立於乾隆36(1771)年,是現有苗栗縣境內重要的碑記資料中最為早見的。王廷珪是霞漳的進士,與淡防分府的同知宋應麟,在當時的北台灣十分有名。客居竹塹時適逢苑裡慈和宮營建完成,便請黃廷珪為它撰寫碑記。黃廷珪跟著宋同知來淡遇到颱風,船上的人目睹媽祖顯於檣端,最後船平安上岸。黃廷珪覺得受到神明保佑,所以欣然答應撰寫碑記,而將此事紀載上去。
內文有相當強烈的信仰靈感應取向,為親身經歷災難而歸功於媽祖顯聖救護的例子,不同於累積象徵資本,〈蓬山慈和宮碑記〉可視為個人宗教信仰的真實反映。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