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栗縣公館鄉尖山村的鯉魚伯公,位於產業道路旁的小土墩上,據稱昔日土墩狀似鯉魚而得名。依據福德祠沿革記載,伯公祠創建年代不詳,明治45(1912)年村民宋玉章發起新建祠宇;昭和10(1935)年因關刀山大地震所毀,地方照依原樣重建於室內,祠內加築古式福德祠1座;民國60(1971)年因強風暴雨破漏,再次重建祠宇加拜亭,傳統古式福德祠保留,奉祀至今。
祠主體為加強磚造、石構造,面朝西南方,地基整平鋪水泥方磚,廟單開間加拜亭的廟中廟。拜亭前廣場搭建大型鋼架鐵皮屋頂,後有休憩設施,左側有公廁,右有金爐;屋頂為硬山多邊形馬背造型,屋頂點滿瓷磚,脊肚浮雕花灰及捲草,屋面六行綠色筒瓦。屋身貼滿瓷磚,額枋雕「福德祠」四邊貼瓷磚,左屋身有承包人張炳榮落款,貼滿瓷磚。
依據地方居民「夏錦華」口述:「鯉魚伯公祠旁供奉壽公爺,我聽老一輩的人講,相傳清代有大陸人來台灣賣蔘,身懷巨款,在地方被搶後殺害,官廳也沒追查緝兇。後來地方不平靜,地方才在做尾牙的日子,順便做福拜壽公流傳到現在。鯉魚伯公以前一年有八個伯公福,包括:二月二伯公生、三月禾福、四月八伯公福、六月禾福、七月秋福、八月伯公生、十月伯公生、十二月的大平福(尾牙福)。」此後,壽爺陪祀、伯公福成為鯉魚伯公的最大特色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