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勝興車站場站配置

一個車站的場站配置不僅表現火車與車站的物理位置,還能夠說明人、貨物、火車、車站等交織成的時代樣貌,車站周邊附屬的設施與建築共同支持著屬於鐵道的日常。1940年代舊山線的勝興車站,在車站本體之外,北側還有因應車站業務而有的「便所」、「油庫與倉庫」、「貨物庫」,以南則有一到五號「官舍」的宿舍群與「共同浴場與物置」,支持著鐵道員的生活起居。

勝興車站的這些場站配置,隨時間之流有許多變化,細究能鋪出一段物質社會與鐵道技術的發展歷史。「便所」即廁所,現已拆除,然而曾經是全站包含宿舍群,二號官舍外惟一的廁所。「油庫與倉庫」與便所相鄰、同樣位於車站旁,主要用來存放燈油以及車站雜物,也由於存放易燃的燈油,是全站區第一棟鋼筋混凝土的建築。離較遠的「貨物庫」,用來支持當時車站的貨運,後來已被改為道班倉庫。此外,戰後的站區因軍隊駐守而興建營房、崗哨;1980年代隨鐵道技術發展,增設發電機房、連接倉庫、道班房旁的倉庫等等。而後一號宿舍、四號宿舍陸續拆除成為停車場,營房也成為十六份文化館,支持著勝興新興的觀光產業。這些場站配置,見證著勝興車站跨世紀的地景與功能變遷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資料來源
   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,《苗栗縣縣定古蹟勝興火車站及魚藤坪斷橋調查研究計修護計畫》頁3-23至3-27、6-3,2015。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;洪伊君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