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照片記錄的是民國56(1967)年苗栗南庄鄉小南埔的老部落,當時常民的生活已經寬裕許多,小朋友不但有好看的衣服和鞋子穿,也有小型腳踏車供玩樂。
台灣戰後初期,老百姓普遍清寒貧苦,到了1960至70年代,較富裕的人家就開始有腳踏車,或是客廳擺有電視機、音響、電扇、縫紉機等電器。當時的腳踏車也有「車牌號碼」,早年腳踏車上的車牌號碼都直接噴漆在後車輪的輪胎上。國民政府來台後,即實施「使用牌照稅法」課徵腳踏車的牌照稅,繳稅後由政府發給使用牌照,車主須將車牌裝掛在指定的位置才能騎乘上路。
這張照片記錄的是民國56(1967)年苗栗南庄鄉小南埔的老部落,當時常民的生活已經寬裕許多,小朋友不但有好看的衣服和鞋子穿,也有小型腳踏車供玩樂。
台灣戰後初期,老百姓普遍清寒貧苦,到了1960至70年代,較富裕的人家就開始有腳踏車,或是客廳擺有電視機、音響、電扇、縫紉機等電器。當時的腳踏車也有「車牌號碼」,早年腳踏車上的車牌號碼都直接噴漆在後車輪的輪胎上。國民政府來台後,即實施「使用牌照稅法」課徵腳踏車的牌照稅,繳稅後由政府發給使用牌照,車主須將車牌裝掛在指定的位置才能騎乘上路。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