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照片記錄民國60(1971)年苗栗縣南庄的一個夏日,一位穿著短袖格子衫、撐著洋傘的客家婦女,正在翻動曬到一半的稻穀,身旁放置著兩個籮筐。稻埕上曬著的稻穀必須時常翻動,如此一來穀粒才曬的乾。碰到太陽沒出來或快下雨的情形,就得用大耙收穀粒速度比較快,否則辛苦種植收割的稻穗可能會潮濕發芽。
早期種田靠的是勞力,一到農忙時整個村的人們會互相幫忙。直到1970年代起,嘉南平原一帶的大農戶引進農機,並組成代耕隊,無論插秧或割稻都能用機器耕作。當時代耕隊的成員除了領隊外都是婦女。隨著時代演進,農耕機更能越來越齊全,收割時節只要一部割稻機、收穀車,每天都能收割5、6甲地,濕穀則直接進烘穀廠,照片中曬穀的景象早已不復可見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