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甘愿和息字

「甘愿和息字」為鯉魚潭村耆老潘大州所收藏之系列古文書,共四件,是戴潮春事件中被誤殺民眾之家屬與社民訂立的賠償契書。臺灣三大民變之一的戴潮春事件,主要紛擾於西部平原,不過由古文書中可知,當時鯉魚潭也曾有無辜民眾被誤殺的相關記載。

戴潮春於同治元(1862)年起事於彰化,一時南北響應。戴雖然於同治3(1864)年被殺,不過其餘黨仍四處逃竄,其中劉安、陳狗母等人於同治4(1865)年,藏匿於三叉河馬麟潭一帶,並勾結土匪騷擾民眾,隨後被淡水同知王鏞追捕,又退據鯉魚潭一帶抵抗。由於該處地勢險要、易守難攻,即使後來義首廖廷鳳以及千總鄭飛熊加入援助,仍難以突破。直到後來官方一方面以優厚條件誘敵投降、另一方面派出義首張貽謀等與內社番目潘貴密謀,答應給於重賞,要求內社社民和兵勇合作,內外夾攻匪徒,才終於成功格殺和生擒眾匪幫。

不過,內社社民雖有平亂之功,卻也在兵荒馬亂之際,誤殺了邱阿金、林任等人,李惡古、謝慶全等則被誤捉送官斃命。為了補償受害者家屬,在公人調解說項之下,受難家屬與社民訂立「甘願和息字」契書共四份,內容記述事件後由上、下城社民各家平均分攤為死者立祠的費用,風波才總算落幕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管理者
    潘大州
  • 資料來源
    張素玢,《苗栗縣鯉魚潭巴宰平埔族調查研究暨古文書彙編》,頁35-36、181-182,苗栗:苗栗縣文化局,2007。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創作者
    不詳
  • 時間資訊
    發表日期
    清朝同治年間/臺灣的清領時期
  • 資料使用語言
    中文
  • 媒體類型
    文件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