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必浩部落舊稱M’bwanan,bwanan為高粱之意。
遠古時期,Bawki’(高)及Tanah(楊)兩家族(以下簡稱兩家族)從Papak(大霸尖山)下山,沿雪山山脈往西南遷徙,越雪山溪、次高溪、大雪山溪,到南坑溪的源頭山脈之際,Bawki’過世,遂將該地名取為Uraw Bawki’,以茲紀念。
後兩家族轉進西北,過南坑山南側,下到ulai Suwan(麻必浩溪源頭)一個稱為Uru’的平坦處落腳定居。後又離開轉而向北,過大安溪、大湖溪、汶水溪,再往八卦、南庄、新竹一帶生活,最後落居於Tinlangan部落。之後兩家族再夥同天狗及梅園部落沿大安溪兩側南下,至雪見、北坑溪一帶山腹分開,數十年後重返回舊地麻必浩溪一帶,發現Wasaw家族(高春輝頭目先祖)已在此定居。Wasaw家族源自今南投仁愛鄉瑞岩一帶,沿南勢溪西方向下遷徙,再轉東北沿大安溪上溯,落居麻必浩溪口上方名為Syagaw處。
兩家族聲稱其擁有麻必浩的先住權;Wasaw則指出他們來到麻必浩時木已成林,無開墾跡象才定居於此。故雙方決定以「出草」(matalam)判斷誰的話為真。出草的結果,Wasaw家族取得首級1個,但戰亡團員1人。而Bawki’及Tanah家族茅槍血跡斑斑、全員無傷安返,但未帶回首級。兩家族的祖先表示,Wasaw家族取得首級,證明Wasaw家族說的話為真,應由Wasaw治理部落。Wasaw家族亦謙稱,部落土地寬廣、人數眾多,一人無法治理,故邀對方共同治理。彼此共存共治直到今日,傳為佳話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