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織即織布,是賽夏族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。在傳統賽夏族家庭中,女孩在成年前即學會以水平式背帶機織布的技能。織布技術的起源,可回溯自賽夏族雷女傳說:古時賽夏族人不諳編織與農耕,於是雷神安排其女娃恩,下凡傳授精湛的編織手藝,並教導族人種植苧麻以抽取「麻線」來織布製衣。此傳說的重要性可從各種賽夏族織品上的卍字「雷女紋」圖騰看出。
隨著傳統文化式微,許多編織技法日漸失傳,有感於賽夏族文化傳承的迫切,族人們向耆老請教,並研究各博物館典藏的前人服飾,不斷地模仿重製,努力重現優美的編織圖騰。知名的編織國寶徐年枝老師,在南庄鄉公所的鼓勵下於東河社區設立「瓦祿工作坊」,開設的織布研習課程吸引許多族人參與,其中學徒風順恩更與賽夏織女們埋首傳統服飾的復織工作,在紅黑白三色的編織經緯中重現傳統服飾的美麗圖紋,並於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民國105年(2016)舉行的「藏藝百年:尋回賽夏百年服飾風華」特展展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