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順恩,民國58年(1969年)5月10日生,賽夏族編織工藝師,以創作賽夏傳統工藝染織及編織為主,於苗栗縣南庄的向天湖畔成立賽夏美工藝坊,其設計結合傳統及現代感,如臀鈴造型鑰匙圈、雷女紋相關髮夾飾品等,受到消費者喜愛。
幼時風順恩隨父親居住於霧社,賽德克族婦女們善於編織的景象是風順恩的童年記憶,但民國73(1984)年遷回南庄居住時卻不再見此光景,有感於賽夏族編織傳統的消逝,加上恩師徐年枝老師的指導,風順恩從學習織布到開班授課,帶領賽下婦女們進行復織工作,除了求教於耆老,亦研究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典藏的賽夏傳統服飾,一織一線拾回失散的部落記憶。隨著氣候變遷,台灣原生種的薏米珠在部落逐漸消失,表面具光澤感,賽夏族人將其作為臀鈴上的飾品,隨著舞蹈搖擺歌頌賽夏文化,因此風順恩也致力於薏米珠的復育工作,傳承賽夏精神。風順恩的織布作品中可常見具賽夏代表性的雷女紋,而薏米珠也是其經常使用的創作素材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