鯉魚潭水庫興建於民國74(1985)年,民國81(1992)年啟用,主要供應苗栗縣及臺中市的各種用水。水庫興建之初,鯉魚潭聚落巴宰族人雖然知道興建水庫後,可能會對與族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景山溪(舊稱多囉嘓溪)造成影響,但族人最終選擇順從政府建設,並沒提出反對意見。
民國81(1992)年興建完成鯉魚潭水庫之後,鯉魚潭聚落的生態環境和人文地景隨之改變,成了今日圖中的樣貌。從前聚落婦女洗衣洗菜,以及男性戲水和捕魚蝦的水域皆不復存在,族人飼養的鵝和鴨也沒有安全的小路延伸至乾淨的水域戲水。更糟的是,水庫興建後,高聳的溢流區以及後池堰,完全阻隔魚類洄游的路線,原生種魚類也隨之生態失衡,對哆囉嘓溪的魚類造成無法挽回的生態浩劫。水庫的興建不僅對鯉魚潭聚落的生態產生極大影響,也連帶影響到族人靠溪流生活以及所衍生的文化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