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乾隆23(1758)年,皇帝賜姓「潘」給曾協助清廷平亂有功的岸裡社土官潘敦仔,此後巴宰族的漢姓一律姓潘,後來遷居至鯉魚潭的巴宰族人也不例外。
根據鯉魚潭聚落耆老潘大州所收藏的古文書來看,清領時期並非每一位社民都用漢姓,而是只有擔任社務的土目和甲首等人會冠漢姓,不過漢姓也僅用於官方公務簿冊之記載或印記,社眾之間依然通用原名。以清乾隆58(1793)年的古文書來看,當時的土官「潘學和」即採用漢式姓名,不過立契者「加包士馬下六」仍採用傳統的親子聯名姓氏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日治時期一般社民多已用漢姓,但是傳統族名仍參雜使用,直至戰後巴宰語不再是日常使用的語言,族人才完全採用漢氏姓名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