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巴宰野菜文化

苗栗鯉魚潭巴宰族人居住於依山傍水的環境,飲食上除了仰賴農耕和漁獵的收穫之外,也培養出一套善用周遭植物資源的野菜文化,而在眾多的野菜中,又可分為一般食用野菜、具有藥草功效的野菜以及專門拿來當藥材的野菜等三種。

根據民國90(2001)年教會訪談聚落族人潘瑞貞一家的紀錄可知,一般食用的野菜包括佛手瓜(龍鬚菜的瓜)、刺仔、水蕨(過貓)、山蕨、馬腳蹄、山茼蒿(昭和草)、地瓜、山藥、木瓜等;而具有藥草功效的野菜包括黑瑰仔菜、苦莓仔菜、刺蔥、鬼針草、苦藤、浮藤菜等,分別具有退火、止咳、顧筋骨、消炎的功效;專門拿來當藥材的則有幼麻葉,族語稱為Tau-lu,具有助消化的藥效。野菜種類不可勝數,每種野菜以及其功效的背後,也都隱含了前人經年累月所累積下來的經驗與智慧,只要適量吃,對於身體都有好處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所屬族群
    原住民族
  • 所屬族群說明
    巴宰族
  • 檔案授權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