漁獵是除了農耕之外,鯉魚潭聚落巴宰族人傳統上的另一重要經濟來源。鯉魚潭聚落的社民以哆囉嘓溪(即景山溪)為主要的活動場域,整條溪流深潭遍佈,盛產毛蟹、鰻魚、鯰魚、鯉魚、鯽魚、溪哥、鰕虎以及溪蝦等,為了因應季節的變換以及捕捉位在不同深淺區域的魚類,先人早期就以環保和生態永續的智慧,發展出各式捕器具與技能。
鯉魚潭聚落巴宰族人捕魚的器具可大致分為「漁網」和「竹編器具」兩類,前者的尺寸因應大小不同的魚種而有所不同,後者則可根據所欲捕捉的魚、蝦、蟹種類,細分為鰻笱、牆笱、線笱、螃蟹笱、蝦籠、鰕虎籠等器具。豐富的淡水物種之中,族人最常捕捉的是身長約3至5公分、有數行小斑點的「狗甘仔」(赤斑吻鰕虎)以及身長約5至10公分的「川鰕虎」(褐吻鰕虎)。捕捉後的魚類通常醃製成聚落特有的料理「魚給」,是族人喜愛的開胃菜或是閒聊話家常時的下酒菜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