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栗向天湖的賽夏族族人訂定每年清明節時掃墓,目的是希望外地的族人也能夠回鄉一同參與。然而賽夏族傳統上並無掃墓的習俗,更不會立墳墓祭拜。此慣習是日治時期政府推動神道教信仰時,將立墳墓、掃墓的習慣交由警察推動,才因此流傳在賽夏族之中的。
掃墓前個姓氏的祭團會向參與的家戶收錢,統一準備零食、酒、肉、米糕等祭品。苗栗縣的賽夏族因為長期與客家人比鄰而居,文化與信仰皆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,因此掃墓時也會準備紙錢、線香等漢人祭祀所用的物品。到達現場之後,眾人分工整理雜草、闢路,再以家族為單位整理自家親人的墳墓,最後所有族人共同將每一座墳墓鋪上紙錢。接近中午時,各姓氏會將帶來的祭品擺在墓地東側的平台,由每一姓氏的代表帶著姓氏成員向西方行禮、祭拜。祭拜結束後,祭品由參與的族人共同分食,離開幕地之前必須再向西方行禮一次,才可以各自返家。
墓地內的墳墓並不像漢人會立碑,有些以磚塊或小石頭作為記號,有些則以樹枝或微微隆起的土堆,辨認上並不容易,尋找墳墓多半靠的還是族人的印象。但目前族人的墳墓多也開始立碑,甚至開始出現以家族為單位的墓碑,以小石子作為辨認的情況以鮮少見之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