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恴(音同德)春為百吉行創辦人,光復之後奠定現代三義木雕產業基礎的關鍵人物。劉恴春為草藥店漢醫之子,三歲喪母、十歲時父親過世,由叔父協助扶養長大。在創設與木雕產業相關的「興業物產公司」與「百吉行」前,曾做過藥店學徒、西藥推銷員、收購山產、香茅草繩產銷、草鞋編織、研製辣椒、蒸樟腦油、榨香茅油、做醬菜、做菜販、製茶、種洋菇等等各種行業,生意隨戰事顛簸時起時落。
台灣光復後隔年,劉恴春看好木雕產業,於是集中心力創設「興業物產公司」,召募師徒、收購木材,一腳踏進雕刻行業並積極開拓市場,包含提供數十件作品參加台北中山堂的工藝品展覽、將木雕作品送往台北藝品店販售,與旅行社合作,以及與計程車司機合作將美國大兵載到三義購買木雕等等,總總異業合作創新作法,讓興業蓬勃發展,雖然期間也曾遭遇低潮、受眼紅同業誣告、面臨破產危機、以及改名湧富有限公司等等,一路路走過難關,最終創設「百吉行」做為雕刻藝品工作室、陳列室兼門市部,並因此造就三義木雕業顛峰時代,除了養成眾多木雕師傅,為三義木雕打下厚實人材基礎,也投入公益訓練受刑人與更生人學習木雕,並因此成為電影《小城故事》劇本原型。夫婦兩人被譽為三義木雕業的播種者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