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81年台灣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,造成木材成本高昂且取得管道較難,稍有質感的木雕藝品價格動輒數萬、數十萬,甚至上百萬,一般年輕消費者不易進入此消費市場,三義木雕商圈約從西元2000年後除了持續舊有客源,也開始引進陶藝、茶具、古玩、珠寶、家具,或引進價格較低的進口木雕、家用品、樟腦油等等,全面開發各經濟階層與各年齡層的客群,也讓三義木雕商圈實際上已成為台灣最大藝術交易市集。
目前三義藝術商圈主要集中在水美街與木雕博物館周邊兩大區域,其中水美商圈約有店家200家,木雕博物館周邊約有店家50家,並主要區分六大類型。第一類型為木雕師個人或家族一起經營,主要販售自己的作品,產銷一條龍;第二類型為木雕師或家族經營,但不只販售自己作品,而是同時販售其他木雕師或進口木雕作品;第三類型為藝廊型態,以公司化或集團化模式經營,主要販售各木雕師作品,也同時販售古玩、珠寶;第四類為個性商店,不一定以木雕為主,而是提供各種茶具、生活藝品;第五類仍以木業為主,但不以木雕為主,而是販售大型桌板或家具;最後一類則是完全脫離藝品或木業,主要提供餐飲、客家菜、茶飲、伴手禮或其他服務,讓三義商圈變得更加豐富與多元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