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從民國8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後,木雕創作最困難處就是木材成本太高,為解決木雕材料成本過高,木雕圈發展出獨特的「代雕」模式。一般藝術品都是作品整個完成之後待價而沽,購買者可以看到完工後的藝術品再來決定價格,但代雕模式是收藏家提供木料後委請自己信任的木雕師協助代雕,雕刻的主題與風格,主要是收藏家信任該木雕師風格,完全不加干涉,甚至不限時間,價格則雙方協議。以民國41年出生於通霄,年少時曾向朱銘學藝3年4個月,至2019年已擁有54年木雕資歷的吳健民師傅為例,附件照片中這件他即將完成的水牛作品,是7年前他以友情價17萬元答應對方代雕,但因忙碌、排隊,至今過了7年才即將完工,整個工時耗費約3、4個月;在這段期間對方從沒有催過,也不曾對作品風格與主題提出任何意見,就是當初把木頭與代雕金錢交付後,就靜靜等待。這就是木雕界相當特別的「代雕」模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