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從民國8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後,木雕創作最困難處就是木材成本太高,民國100年之後一小塊檜木動輒2、3萬元起跳,耗費許多時間與心血完成的作品如果沒有賣到5、6萬元以上往往不敷材料與人力創作成本,甚至材料與成品動輒數十萬元以上。這樣的高價導致年輕人買不起,木雕市場受到侷限,對年輕藝術家來說,這更是決定自己是否要投入以及如何投入木雕市場時一個重要考量。
為了解決木雕材料成本過高,木雕圈有一個與其他藝術圈都不同的模式就是「代雕」。一般藝術品都是作品整個完成之後待價而沽,購買者可以看到完工後的藝術品再來決定價格,但木雕圈更常見的,是收藏家自己買了一塊木頭後,直接委請自己信任的木雕師協助代雕,雕刻的主題與風格,主要是收藏家信任該木雕師風格,完全不加干涉,甚至不限時間,價格則雙方協議,通常代雕一件作品從幾個禮拜到幾個月不等,換算成月薪平均落在3萬到10萬元不等,依木雕師的技術、知名度、風格、藝術水平.....等條件而有極大差異。一般而言,此種代雕完工的作品少有爭議,很少傳出收藏家對成品不滿,偶爾傳出有爭議的主要是店面商行委託代雕,業主會故意嫌棄作品以取得價格上的利益,但木雕圈不大,此種作法很快會被口耳相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