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三義木雕風格、起源與演變-05-全球景氣衰退與三義木雕轉型藝術

原本順遂的外銷市場與代工風格,在1974年間因為有不肖業者在接獲日本大量的老虎訂單後,以楠木偽裝樟木並因貨櫃高溫在送到日本後嚴重龜裂變形,造成日本訂單開始流失,隨後又因全球經濟不景氣,三義木雕產業面臨重大危機。當時三義木雕聲名遠播,並因此吸引了銅鑼、卓蘭、南庄、東勢、台中、南投、竹山、屏東、花蓮等全省各地木雕師前來發展,在產業面臨外銷訂單流失危機時,恰逢裕隆汽車設廠、高速公路三義交流道開通且國內經濟起飛,因此水美街商家開始興起,木雕市場逐漸由外銷轉向內銷。

在此時期,同樣面臨外銷市場大量流失的新竹木雕圈,許多木雕師也陸續離開新竹來到三義,再為三義帶來更多人才,三義從此確立成為台灣木雕鄉地位;1988年謝金汀任苗栗縣長並致力於三義木雕藝術化轉型,透過多次全國性木雕創作比賽將三義推向全省各地,同時開始典藏木雕作品並舉辦三義木雕巡迴展,三義木雕風格從此時開始逐漸脫離代工,逐漸朝藝術方向發展,也在此時誕生獨特的武達摩、關公、彌勒等風格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地點-縣市區
    苗栗縣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資料來源
    江韶瑩,《三義木雕發展調查研究報告書》,苗栗縣文化局,2002
  • 時間迄
    1995/04/09
  • 地點-緯度
    24.3892633
  • 地點-經度
    120.769476
  • 時間起
    1976/01/01
  • detailPage.fieldLabel.Culture_Event.places
    detailPage.fieldLabel.Culture_Event.places_lat
    24.3892633


    detailPage.fieldLabel.Culture_Event.places_lng
    120.769476


    detailPage.fieldLabel.Culture_Event.places_city
    苗栗縣


    detailPage.fieldLabel.Culture_Event.places_type
    收存活動地點

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