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庄事件,發生於明治35(1902)年,一起因樟腦而起的苗栗賽夏族抗日事件,賽夏族頭目日阿拐為事件主要的領導人。明治26(1893)年日阿拐獲得輔墾局許可,在南庄山區開墾從事樟腦產業,並向入山開墾煉腦的漢人收取山工銀而致富。明治29(1896)年,板本格﹑中島興吉﹑關常吉簽訂「樟栳製造事務契約」向日阿拐承租土地製腦,然而雙方對於契約認知有所出入,為事件埋下了導火線。事件之後,日本人利用強硬的政策解除賽夏族的武裝,並沒收賽夏族的土地。失去武裝以及樟腦產業的賽夏族人,於隔年被日本人肯定為「達到一般人民水準」的溫順良民。
樟腦價格驟降和業者長年積欠山工銀等因素,衝突終於在明治35(1902)年爆發。日阿拐聯合泰雅族與客家人於明治35(1902)年7月6日包圍新竹廳南庄支廳,日軍方面則持續調度軍隊鎮壓,衝突直到9月才稍微平定。第一次歸順式於10月20舉辦,最後因無法達成共識且日阿拐未出席,又於12月17日舉辦第二次歸順式。根據《台灣憲兵隊史》的記載,日阿拐等人在儀式過程中突然暴動反抗,日軍不得已才出兵掃射鎮壓;然而在日進財先生的口述史當中,歸順式一結束日本人便開始打訊號旗,隨即掃射歸順式現場,並不如官方文件中所說的鎮壓暴動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