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泰雅族獵首器具

獵首相關的器具包括:獵首刀、獵首笛、獵首袋及頭骨架。出草的社會象徵具有保衛族人、土地的意義,因此獵首者具有較高的身份地位,獵首器具也被視為是神聖的物品。

泰雅族刀具的主要特色就是既長且彎的刀身,而獵首刀與一般的工作刀不同,它只有在獵首時才會使用,其平時藏匿於穀倉或武器架等隱密處,並且禁止婦孺觸及。刀鞘為魚型鞘,沒有太多雕刻裝飾,多數在刀鞘中段有腹鰭或背鰭,刀身以鐵線固定。泰雅族會將獵首所得的頭髮繫在鞘尾做裝飾。

獵首袋為盛裝敵人首級之袋,其多以麻線編織而成。在獵首成功後,會退至安全地帶,而後先去除頭顱上的頭髮,將一部分收進守護標幟的袋中,另一部分分給有功的人,接著洗淨去除頭髮的頭顱,再以布或芋葉包裹放入獵首袋中。它除了能盛裝敵首外,平時也能搬運日用品。

獵首笛或稱馘首笛,為一種4孔豎笛,平日不得任意吹奏。其聲音悠遠哀怨,通常於獵首歸來時吹奏,用來告知族人並用以安撫亡靈。但由於日治時期獵首習俗被禁止,現在僅有私人自製收藏。

頭骨架為泰雅人獵得之頭顱所放置的架子。一般在獵首成功後,會清理乾淨帶回部落置於棚架上,舉行祭祀儀式。頭骨架一般設於固定的地方,大多位於頭目家之前。頭骨架為將桂竹剖半,橫排3至4列,架於4根架子(木製或竹製)上,再用藤條固定住製成的。頭顱的放置有一定順序,最新獲得的頭顱會放在骨架的中間,其餘的頭顱,依新舊從右排至左,最舊的在右,其餘依此類推。對外人而言,頭骨架為令人膽戰心驚的建築,但在泰雅人的信仰中,「頭顱的友善對待」象徵將敵人與自身族群結盟而成為新的一員,其能使敵人的靈魂得到解脫並加入祖靈的行列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資料來源
    阮昌銳·吳佰祿·李子寧·馬騰嶽,《文面·馘首·泰雅文化》,臺北市:國立臺灣博物館,1990;劉於山,《探討泰雅爾族的禮拜與音樂-以苗栗縣泰安鄉三間長老教會: 斯瓦細格, 司馬限, 與士林長老教會為例》,台南市:台南神學院,2015;苗栗縣泰雅文物館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;王碩賢
  • 創作者
    暫無
  • 時間資訊
    登錄日期
    2019/11/28
  • 媒體類型
    有形文物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