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份崠古道是先民開發大湖盆地的主要步道之一,也是拓墾時期的鹽路和郵路。客家話「崠」為頂部的意思,此處位於關刀山上的小丘陵,過去樟腦產業興盛,設有腦灶十份,故名十份崠。
早期苗栗地區漢人拓殖多呈由西向東,也就是銅鑼、三義向大湖墾殖之方向。主要的路徑由北向南有觀音宮道、十分崠(腦寮)道、聖衡宮道、關刀山道(大草排)四條,其中位於鞍部的十分崠最便捷,是商旅往來之重要孔道。由於地勢險要,清同治年間墾民為防番害曾在此設隘寮。原古道由銅鑼新隆村鹿湖一帶沿新隆溪經九份越十份崠,自此岔出兩條路,一經南湖坑沿南湖溪至南湖,一經草崠到竹篙屋至大湖。目前十分崠古道與苗60縣道大致重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