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舊山線定線

明治32(1899)年日本成立「臨時臺灣鐵道敷設部」,正式展開縱貫鐵道敷設工作,技師長長谷川謹介來臺上任後,旋即檢視三年前完成有關山線調查的線路報告,以進行其中被視為鐵路建設關鍵之一環——路線定線。

針對明治36(1896)年日本登臺之初以軍事運輸及作戰防備為考量之路線,長谷川謹介轉以軍事、經濟兼顧甚而偏向經濟為主之思惟。於是在長谷川謹介的率領下,進行了縱貫鐵道線路的重新測量與調整。其中三叉河至葫蘆墩間究竟該選擇山間線或海岸線,在三年前準備路線測量調查之前,日人便已考量海岸線有橫貫河流氾濫、架橋困難之問題,而內地物產運輸亦多不便,加上臺灣總督府參謀之意見,山線方案出爐;三年後長谷川謹介的調整方案中,鑑於經過地的物產資源,此區間仍保留了山線規劃,僅修正部份施工困難之線路和最陡坡度之調降。舊山線路線定線,一條蜿蜒在群山綠水間的美麗鐡道,就此成為鐵道史至為關鍵的一章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資料來源
   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,《臺鐵舊山線鐵道文化景觀調查研究暨保存及管理原則計畫》,苗栗市,2019,苗栗縣文化觀光局
  • 時間起
    清朝光緒年間/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