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大安溪鐵橋

大安溪鐵橋座落大安溪之上,明治41(1908)年7月完工,施工期3年11個月,全長637.39公尺,是臺灣最長的花樑鋼橋。採下承式設計,橋樑上部由八個桁架組成(每兩個橋墩一桁架,又稱一孔),這種設計是透過鋼架的力量來分攤火車施予橋面的重量,藉此亦可拉大橋墩之間的跨距,達到降低擾流、也同時減少橋墩和河川耗損的目的。橋樑下部結構為混凝土砌塊石沈箱,橋座由磚角石構成,在湍急的大安溪上充分展現了力與美的工藝結晶。1911、1912兩年間由於遭受多次的大安溪爆洪沖毀,遂增建為十桁架。1935年大地震後改建,1962年抽換鋼樑,兩次的工程讓橋樑結構更形強固,得以承載更重、更高速以及更多班次列車的行駛。

舊山線從七號隧道深沉的暗黑中一鑽出來,迎面而來就是大安溪上這座用繁複線條結構的優美鐵橋,從日治時期到光復後,大安溪鐵橋一直都是臺鐵當局與中央單位拍攝宣傳的要角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