勝興一帶曾因林業興盛,日日夜夜都有當地產的相思木、油桐、杉木、九芎等木材經由鐵路運至他處,作為木炭、家具用材。這些木材在上火車前,由牛車作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往來於山林與聚落。勝興聚落北側、現在的月台客棧前小路即是以前的「牛車寮」。牛車寮一帶都是茅草頂的屋子,分為上路與下路,牛車停放路的一旁,一台牛車就有一個車伕、兩頭牛,由於山路陡峭,一般選用耐操勞的黃牛。牛隻住在上路較簡陋的棚子,車伕與他的家人則住在下路的房舍。平日車伕的妻小負責上山割草餵牛。
由於伐木是有管制的,牛車必須通過林木管制所,才能進入運載。當上山的牛車載滿木頭後即運送到勝興的集貨場,把木頭全數滾下至鐵軌旁邊,再由工人排列好木頭,以火車運送出去。伐木興盛期的牛車寮一帶非常熱鬧,伐木相關人員從車伕、工人到包工大半都是外地人,最多時約達到一百八十多人。他們在牛車寮一帶打地鋪、煮食、休憩,晚上到切仔麵店切點小菜配小酒。然而隨著山林砍伐管制漸嚴,以及炭火被瓦斯能源取代,牛車寮的榮景便消失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