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山線的三義車站,自1903年開業以來,就一直是三叉河、大湖一帶山林物產集散的中心。從人們自產的蔬果到茶葉、樟腦等國營專賣的物產,都仰賴火車運銷各地,甚或與全球的市場相連。在此榮景下,車站周圍也出現不少貨物運輸業,以提升車站貨物的吞吐效率。
日治時期的站誌明確記載著三義車站的起到站貨物。以起站貨物來說,昭和12(1937)年,野菜、果物、樟木製品等物產,多北送至新竹、樺山、基隆瑞芳等站;木材、竹材等物產,則多向南送到清水、沙鹿、豐原、彰化等地;而木炭等民生必需品更是遠送到高雄、屏東。昭和16(1941)年,除了甘蔗、茶葉、蔗糖送往特定的苗栗、萬華站之外,其餘物產幾乎各站均發送。三義車站繁忙的交易,連帶興起附近的貨物運輸業,根據日據時期的站誌記載,早期三義共有四家運送店,其店名與負責人分別是:聚恆(劉世坤)、復興(鄭溪俊)、總明(謝總明)與振和(余添成),到了昭和16(1941)年相關運送業務則由「三叉運送合資會社」來負責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