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1970年代後三義工業城市與觀光城市發展

1970年代之後的三義,原先依靠山林資源發展的經濟產業已相繼沒落,木材、茶、樟腦、香茅、油桐等榮景不再,檳榔取而代之成為重要植被,面臨諸多產業式微的困境。時值國家推動十大建設,加工工業成為新的出路。三義先是建設裕隆汽車等加工廠,轉型為工業城市,而後在交通推動下更進一步朝觀光產業發展。

裕隆汽車公司接收農林公司的部分茶園地,設置有現代機械設施、大型廠房與大量員工的工廠,為地方勞動人口帶來許多工作機會。工業需求刺激了三義的交通建設,民國68(1979)年中山高速公路沿著舊有的三叉河官道,穿越打木溪縱谷與后里台地,並在三義架設交流道。加上便利的舊山線鐵道,以及由三叉河官道拓寬而成的台13線,發達的交通成為三義發展觀光的基礎。當休閒概念興起,影視文化取景當地,加上地方開始重視文化特色,桐花、香茅、樟腦等產業等三義的山林地景,不再僅是被開採加工的資源,而重新被打造為特殊的遊客體驗。三義的農業地景至此大幅改變,朝向工業與觀光發展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資料來源
    彭力妍、魏筱君、林芳正,《尋找山線1》,苗栗市,2003,苗栗縣文化局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