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三叉河至伯公坑運搬線

臺灣縱貫鐵路的修築工程,係採取由較易施工的南北兩端分段推進的策略,明治36(1903)年,來到三叉河至葫蘆墩間工程最為艱困的區段,為因應材料的運送,鐵道部先行鋪設三叉河至伯公坑的運搬線。此一運搬線線路是由三河叉停車場以南約1.2公里處的三叉河陸橋展開,沿著火炎山山勢迂迴曲折上攀至大安溪北岸二百餘呎的山腰上,並設置伯公坑停車場,全線最小曲率半徑約為200公尺,最陡坡度為千分之33.3。

由於運搬線的敷設是為了三叉河至葫蘆墩興築工程、所臨時鋪設的材料運搬便道,故其軌道皆利用了清領時期所遺留的36磅軌條,而線路上搭設之橋樑則使用石材、水泥、煉瓦、鐵條等,自明治36(1903)年動工、明治37(1904)年完工。完工後還進行試車查驗,歷經前後五次不同車種和重量之試驗,查驗結束的二日後,伯公坑停車場的運輸營業宣告開始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資料來源
   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,《臺鐵舊山線鐵道文化景觀調查研究暨保存及管理原則計畫》,苗栗市,2019,苗栗縣文化觀光局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