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舊山線鐵道攀上臺灣上西部縱貫線最高處,勝興附近的聚落才逐漸形成;之後隨著山林產業往外輸出以及民間貨運站的設置,這座小小山城也開始繁榮。這張1950、60年代的勝興風情圖,是憑著益隆運送店後代、目前為勝興客棧劉老闆的記憶描繪,重現了當時鐵道與附近居民相依相存的生動景象,每一個場景都有故事,也是如今超過50歲以上勝興人,最甜美的回憶。
六點多,當北上列車的鳴笛聲響遠遠劃破寧靜,「刷牙、洗臉、如廁、拎便當」短短5分鐘外加一個箭步,火車一靠站,小朋友們便紛紛從不同角落鑽出來,鬧烘烘地衝進不同的車門,上學去。車站前廣場則充滿了當地的菜農與來自豐原、新竹的菜商此起彼落地的討價還價聲;同一時間,牛車、挑夫、貨運行和臨時工也動了起來,遠從大湖、卓蘭內山挑來的桃、李水果和本地的林木、木炭、香茅,爭相上車,山城上的一天便是如此熱鬧、鮮活地展開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