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石圍墻

石圍墻,又寫作「石圍牆」,苗栗老地名,為公館鄉石墻村的舊稱。早年拓墾時,為了防範原住民進入並防洪,當地人將該地四周以石頭築起圍牆。今只在揆一樓右前方之農家內,可見石牆的一小段殘跡。

石圍墻是清代墾戶吳琳芳與新港社平埔族議定,讓該地給漢人開墾,漢人築牆並在牆上種荊棘,以防範原住民進入。石圍墻庄曾組織關爺會,開墾石岡河埔地,其所開墾的大片土地稱關爺埔。後來關爺會財力不足把土地典當給別人,關爺會解散後地名仍沿用至今。石墻與福基之間舊名番仔埔,在勝珠陶瓷廠一帶,原為泰雅族居住地,在石圍墻開庄後原住民被驅逐,但依舊稱該地區為番仔埔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資料來源
    劉榮春等著、徐文達總編輯,《苗栗老地名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0。 林聖欽等撰述、施添福總編纂,《臺灣地名辭書:卷十三苗栗縣》,南投市;臺灣文獻館,2006。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