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閣社又稱「番社」,苗栗老地名,位在今頭屋鄉曲洞村7鄰一帶。《苗栗縣志》曾記載,乾隆46(1781)年,漢人劉敏捷於貓閣社教讀,後來當地土目將房屋土地讓給劉敏捷,舉族搬遷到頭屋二崗坪,即曲洞村2鄰附近,該族現多改姓為潘、李、林。另有台灣省文獻會編印的「台灣省地名之沿革」記載,乾隆47(1782)年,屬於道卡斯族的貓閣社(由貓貍社與嘉志閣社於1770年合併而成),因漢人拓墾,從苗栗市區搬到頭屋這一帶居住,日治末期有678位族人,是當時縣內僅次於後龍鎮新港的第二大平埔族部落。
貓閣社的名稱從早期文獻和耆老口耳相傳中,可知來自於該地的平埔族族名。現在曲洞村有一座百年貓閣社土地公石碑,據在地人回憶,該座石碑正確名稱應該是石崎土地公,位處貓閣社範圍的邊緣地帶,其實土地公位在曲洞村的中心,是因為後來遊客漸多,才在墨硯山古道附近立百年石碑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