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花湖,苗栗老地名,位於頭屋鄉,於清光緒19(1893)年的《苗栗縣志》就有記載,1946更名為飛鳳村沿用至今。傳說有天花或性病患者被流放到飛鳳村山區療養,但村內並沒有療養所的遺跡,地方人士也沒有這個說法。另外有此地男性多風流成性的說法,但不足以採信。
據地方居民調查,天花湖的名稱緣由可能跟飛鳳溪的流向,以及村內的地理環境有關。沿著飛鳳溪的兩側都是高地,溪的部分地勢較低,早期的觀念認為,四周高而中間平坦的地方有如湖一般,這應該是天花湖的「湖」。另外,飛鳳溪曲流的型態,水路彎彎曲曲像是蓮花瓣,而客語中的蓮花和天花很接近,在飛鳳村總共彎出五瓣的「蓮花瓣」,或許就是「天花」的由來。第一瓣在曲洞村與飛鳳村交界;第二瓣在飛鳳橋附近;在畚箕窩的第三瓣因為先人爭地被截彎取直,已經不見花瓣的形狀,不過此地農地略高於河道,也是花瓣曾經存在的線索;第四瓣在雞油樹下,是飛鳳溪最大的一瓣,繞行最大一圈;第五瓣則是在文星國小遺址到南坑間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