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紅毛館

紅毛館,今日稱為蓬萊,苗栗老地名,位於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村西北部,昔為賽夏族南獅里興社、巴卡散社分布地。紅毛館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:一為於荷蘭治臺期間,荷蘭人曾在此設館;二為清治時期,英國人曾於此蓋館大量搜購樟腦。荷蘭人、英國人皆可解釋為紅毛人,而賽夏族稱外國人為「holai」,光復後政府遂取諧音為「蓬萊」。

紅毛館為客家、賽夏族人共同居住的村落。據地方居民回憶,昔日客家人普遍畏懼原住民出草的獵人頭習俗,常會以「番仔要來了!」讓小孩停止哭鬧。蓬萊派出所一帶是紅毛館的發展中心,有一永安吊橋,前身為木板橋,以溪邊大石頭挖洞,固定橋墩興建而成,現今吊橋下方仍可見人工鑽鑿的孔洞。吊橋對岸為下庄,下庄上游的蓬萊溪畔是上庄。昔日的上、下庄有20多戶人家,居民以耕田維生,有一「賴屋」為大戶人家,之後陸續搬出,現今只剩荒蕪的農田。此外,當時日本人興建的紅毛館「番童教育所」,即今蓬萊國民小學的前身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資料來源
    劉榮春等著、徐文達總編輯,《苗栗老地名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0。 林聖欽等撰述、施添福總編纂,《臺灣地名辭書:卷十三苗栗縣》,南投市;臺灣文獻館,2006。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