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竹南金銀紙業-金色中港的誕生

苗栗竹南的中港地區,是台灣手工製造金銀紙的重鎮,1970-1980年代的全盛時期,家家戶戶以此為業,因大街小巷晾曬金銀紙的景象,又有「金色中港」一稱。金銀紙產業的興盛,因具地方產業、經濟史價值,故列為苗栗大事件之一。

竹南中港,最早是道卡斯族的聚落,清代為台灣西岸重要商港。福建地區漳泉移民渡海來台,帶來信仰文化和金銀紙製造技術。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打壓台灣傳統民俗政策,金紙業發展備受影響。1960年代海外市場拓展和1970年大家樂簽賭風行,中港成為台灣金銀紙主要的生產和集散地,計有三百多家製造工廠,四分之一的中港人以此為業。早期金銀紙製作原料為獅潭山區的竹造粗紙,經裁切、黏貼、塗油、反覆晾曬、板模蓋印、藺草草繩綑綁等繁複作業程序,金銀紙製作完成,其中以境內產業鏈串連和具民間風俗之板模藝術,獨具特色。1980年代後因產業外移、機械化製造和環保意識興起後金銀紙產業逐漸沒落,目前僅存5家手工金銀紙製造業者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資料來源
    《苗栗文獻第四十九期:苗栗史上百件重大史事專輯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2年
  • 時間起
    1960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