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蕉埔邱家水窟

蕉埔邱家水窟坐落於苑裡鎮東北隅,蓄水之外還具有調節水氣與滯洪池之功能,見證當地的農業發展及先民利用在地資源化解環境的智慧,民國104(2015)年被列為苗栗縣歷史建築。日據時期蕉埔里屬芎蕉坑及大埔兩庄,光復後各取用兩地末字,合併設蕉埔里,九成以上是客家人,以生產稻米、柑桔、文旦為主。蕉埔里位於火炎山礫石層西側沖積扇尾端,此地透水性強,易形成地下水豐富,地面水缺乏的現象,因此常有旱象,影響農作灌溉及居民生活用水。1950年代,居民挖築水窟(塘)儲存地下水及雨水,當年有十餘座水塘,後因乾涸或填平移作他用,現尚存7座,以邱家水窟保存的最為完整。 邱家水窟外觀呈方體,以重力式卵石疊砌而成,因孔隙大可與深根型植物共生,達到淺層固基效果。水塘所蓄之水供居民澆灌蔬果作物或生活洗滌之用,但近年因農地休耕或改為他用,農業用水量減少,家戶也多有自來水,水塘之功能不如以往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資料來源
    甘必通總編輯,《苗栗縣文化資產導覽手冊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3年 黃鼎松等撰述,《苗栗縣文化資產會編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2年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