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出磺坑

出磺坑為橫跨清代、日治、民國,至今仍持續開採之礦業區,融合不同時期的開採技術、族群、地域等產業設施,形成客家人文與石油產業發展相互揉合而成的特殊文化景觀,民國97(2008)年被登錄為苗栗縣文化景觀。出磺坑的第一口油井,於咸豐11(1861)年,由名為邱苟的理蕃通事,以人工挖掘,距美國賓州開鑿的世界第一口油井僅晚了兩年。光緒初年,清廷曾設油礦局,卻因探油技術不足而停止。日治時期日人發現油礦如獲至寶,投入大量人力,共計開掘了99口油井,出磺坑的第一號油井遺址,即是當時開採的第一口油井,開啟了出磺坑的黃金時代。戰後由「經濟部台灣區特派員辦公室石油業接管委員會」接手,因戰事頻繁機具殘破,並未開鑿新井。民國48(1959)年,中油向美國購置油井鑽探機,打開出磺坑的第二春,但新機型人力需求少,大量人員被調派至別地,出磺坑逐漸沒落。 出磺坑現存的建築物及建造設施,主要可分為兩個時期,一為日治時期所建;二是1960年代建設。纜車道兩側,除了舊辦公室與醫務室外皆為宿舍,建於日治時期,其餘建築則是戰後興建的,包括重機具維修庫等,因具有歷史與文化價值,同時被列為苗栗縣歷史建築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資料來源
    甘必通總編輯,《苗栗縣文化資產導覽手冊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3年 黃鼎松等撰述,《苗栗縣文化資產會編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2年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