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中港慈裕宮

中港慈裕宮是苗栗縣最古老的媽祖廟,與北港朝天宮、東港東隆宮並稱臺灣三媽祖,民國74(1985)年被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。慈裕宮創廟於明萬曆12(1658)年,當時在中港登陸的墾民為感謝媽祖保佑,在今日的塭仔頭建了土牆茅頂的小廟供奉媽祖。清乾隆48(1783)年,因人口增加,廟前腹地無法增建,遂遷至南門口。清道光6(1826)年,媽祖廟因發生漳、泉械鬥被焚毀。原廟地勢較低,遇雨則淹,廟方早想遷建,於是清道光18(1838)年遷移至今日的民生路。為考量寺廟結構的耐久性、安座神明、擴充空間或天災等因素,慈裕宮於清同治13(1874)年、日大正7(1918)年、日昭和10(1935)年、民國55(1966)年、民國60(1971)年、民國88(1999)年均曾經歷整修,才有今日的輝煌壯麗。 慈裕宮坐西朝東略偏南,為傳統閩式「一埕二院三進」建築,正殿主祀湄州三媽(渡臺媽)以及大媽與二媽,蟒袍鳳冠,威儀莊嚴。前殿、正殿與廊道歷多次修建仍保持木石結構,殿前兩座青斗石獅是竹南最古老文物,落款為「乾隆癸卯年桂月」,應為首次遷廟擴建所作;前殿蟠龍石柱亦為古物,成於大正時期。慈裕宮歷史悠久,文物甚多,後殿兩側還設有文物展覽館與金銀紙博物館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資料來源
    甘必通總編輯,《苗栗縣文化資產導覽手冊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3年 黃鼎松等撰述,《苗栗縣文化資產會編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2年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