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鄭崇和墓

鄭崇和墓坐落於苗栗縣後龍鎮龍坑里,是台灣現存最完整的古墓,今為國定古蹟。鄭崇和原籍福建漳州,幼年隨父來台定居後龍,後遷至新竹,以教授私塾、開墾耕耘起家。平日以禮待人、樂善好施,多次平息紛爭、招募鄉勇抵禦外敵,造福鄉里,清道光7(1827)年卒,享壽72歲,鄉人請入祀鄉賢祠。其四子均有所成,尤次子鄭用錫天資聰穎,官至部員外郎,卒後誥授中憲大夫晉封通奉大夫,按例恩及二代,鄭崇和亦獲誥贈通奉大夫,以清領時期二品例修墓。清同治6(1867)年再修,將鄭崇和之妻陳氏遷葬同墓。 鄭崇和墓坐北朝南,為閩式四曲手古墓,向外分層伸展之形,有庇蔭子孫之義。曲手轉折處均立有石柱,由裡到外分別刻有方形印斗、西番連紋的文筆,三、四曲手則有對獅。墓前左右側有文武翁仲石像,另有石馬、石羊、石虎各一對,是為官者才可設立的「石像生」,進口處還有神道碑一面。最特別是其墓碑以三塊花崗石拼接,外型如觀音兜,突出三公分的碑額設計使碑身少受日曬雨淋,此形式為臺灣現存的古墓中所未見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免費進場
  • 是否開放
  • 資料來源
    甘必通總編輯,《苗栗縣文化資產導覽手冊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3年 黃鼎松等撰述,《苗栗縣文化資產會編》,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2012年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