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灣省苗栗縣志》第十一冊包括卷五教育志、卷六文藝志、卷七人物志。卷五教育志共有教育制度沿革、教育行政、學校教育、社會教育、文化事業五篇,出版於民國61(1972)年。清代《苗栗縣志》已有關於清代苗栗地區學額、規訓、章程、租息、義塾等紀錄,《台灣省苗栗縣志》除了補充一小段明鄭時期的興學情況外,其餘篇幅在介紹日治時期至光復後的教育制度演變。 《台灣省苗栗縣志》卷六文藝志有文學篇和藝術篇,出版於民國61(1972)年。清代《苗栗縣志》已有清代苗栗地區的相關詩文節錄。《台灣省苗栗縣志》除了日治時期至光復後的詩文,還收錄歌謠與戲曲,不過其中把道卡斯社的祭歌誤植為泰雅族的歌謠;藝術篇則主要列出苗栗地區各類型的藝術、藝術家與其作品,為《苗栗縣志》所沒有。 《台灣省苗栗縣志》卷七人物志有歷代人物列傳篇與忠烈篇,出版於民國63(1974)年。人物列傳分為名宦、武功、先正、義士、學藝、拓殖、紳耆、節孝、流寓的代表人物,規則是不以生人立傳。忠烈篇表列各名人在地方的著名事件,最後談及反抗日本與其他戰役的事蹟。
《台灣省苗栗縣志》,苗栗文獻會於民國48至67(1959至1978)年間陸續完稿出版,共計8卷、34篇和1記1表,民國72(1983)年集結成冊並出版精裝本。民國42(1953)年苗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,先重新排印清代《苗栗縣志》,而後又編印《苗栗文獻叢輯》兩輯,隨後才展開志書之修纂。志書之修纂採用「特約編纂」與「會內纂修」兩種方式進行,歷經近20年完成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