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照片大約拍攝於1950年代,是公館山區某處搭設的臨時工寮。此工寮的用途已不可考,推測可能係香茅油蒸餾場,從照片左上方的曬衣場可知當時工人會在此休息或夜宿。當時的工寮多為就地取材,利用簡易的竹編搭建,並在屋頂鋪設茅草,最後放置竹木增加重量,避免颱風大雨來時,工寮整個被吹毀。1950至1960年代,香茅油可說是臺灣近山地帶農村的主要經濟支柱,沿山民眾的生活也因而獲得改善。可惜民國57(1968)年人工合成的香茅油問世以後,香茅油的價格大跌,種植面積也迅速減少。
這張照片大約拍攝於1950年代,是公館山區某處搭設的臨時工寮。此工寮的用途已不可考,推測可能係香茅油蒸餾場,從照片左上方的曬衣場可知當時工人會在此休息或夜宿。當時的工寮多為就地取材,利用簡易的竹編搭建,並在屋頂鋪設茅草,最後放置竹木增加重量,避免颱風大雨來時,工寮整個被吹毀。1950至1960年代,香茅油可說是臺灣近山地帶農村的主要經濟支柱,沿山民眾的生活也因而獲得改善。可惜民國57(1968)年人工合成的香茅油問世以後,香茅油的價格大跌,種植面積也迅速減少。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