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照片攝於1961年,南庄國小正舉行運動會,會場上小學生們以自己製作的舞獅進行表演,畫面中也可見許多學生都打赤腳,只有少數幾位同學穿著帆布球鞋。
南庄國小是歷史相當悠久的學校。當時南庄樟腦業發達,經濟情況佳,在當地與樟腦相關的日本士紳推動下,「南庄公學校」於明治31(1898)年12月8日正式成立,合計整個日治時期共歷經16位日籍校長,光復後改校名為「新竹縣南庄鄉南庄國民學校」,1968年配合九年國教實施,正式更名為「南庄國民小學」。
舞獅區分台灣獅、客家獅與廣東獅,三者的文化、發展歷程、獅頭造型、色彩與舞動方式均不相同,其中客家獅最大特色為「獅口呈方型」,上下顎均能活動的「開口獅」,並可細分行禮、繞場、入場、跳躍、抓蝨、抓耳、抓鬚、咬腳、提腿、旋腿、舔毛、打瞌睡、睡覺、翻滾、咬青、醒獅獻瑞等多樣細膩動作。照片中獅頭造型與傳統客家獅樣式不同,也與廣東獅及台灣獅不同,是小朋友自由發揮的創意作品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