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照片拍攝於1960年代,紀錄的是山區賽夏原住民種植小米的情形。照片中兩位原住民到即將收成的小米田中巡視,背上背的是預備裝盛小米的竹編容器。照片呈現1960年代,賽夏族小米田與大自然山林和諧共存的景觀。
對許多漢人來說,小米等於小米酒,是豐年祭的歡愉,事實上對台灣各族原住民而言,小米不只是主食,更是文化,小米的種植與收穫充滿了部落的傳說與禁忌,且大多會與開墾祭、播種祭、除疏祭、收穫祭、入倉祭等祭典,與神靈祈福緊密相連。台灣各部落原住民小米的種子,都是自行留種、代代相傳的,台東區農改場曾研究全台160種品系的小米,籽粒顏色包含紅、黃、褐、灰、黑等數種,種植與收穫時間不一。多數品種會在每年2、3月時播種,播種後約兩個月抽穗,從播種到收穫約135天左右,因此許多豐年祭、收穫祭、小米祭等慶祝豐收祭典,時間都落在7到9月間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