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照片攝於1950年代,記錄的是客家族群用來製作梅干菜的陶製醬菜缸。圖中可見當年陶製醬菜缸的樣式,現已不多見。
客家人擅長製作醃漬食品,包含蘿蔔、黃瓜、大芥菜、長豇豆等,在農作物盛產季節,都會利用鹽醃或日曬的方式,去除蔬菜裡的水分,製成可長期保存的醬菜。其中酸菜的原始食材是冬季出產的大芥菜,大芥菜稍微醃製就成雪裡紅,鹽醃2、3周後可成酸菜(或稱鹹菜),持續醃製則可成為福菜,再持續讓其醃製並乾燥,發出宛如梅子清香氣息後即為梅干菜。這個大陶缸就是用來醃製梅干菜的工具,主要步驟是將已曬乾的福菜放入缸中,層層緊疊一點空隙都不留,靜置大約一、兩年,醃製愈久口感越香醇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