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:::

苗栗特產酒甕

這張照片攝於1960年代,場景在苗栗市福麗里苗栗高中東側。當時正是苗栗酒甕製作的鼎盛時期,照片中可見現場有上千個酒甕,工人們正將其裝上貨車,準備運往其他縣市銷售。


台灣許多地方都有陶瓷製作技術,例如南投水里、新北鶯歌、台北北投等地,也都能製作酒甕,但在早年,公賣局用來釀造紅露酒、紹興酒、高梁酒等酒類的酒甕,幾乎都出自於苗栗。主要原因在於苗栗除了擁有品質極佳的「苗栗土」,製作酒甕的技術更是精良,酒甕不會滲漏且酒精不容易揮發,釀出的酒風味特別香醇,因此陶製酒甕一度成為苗栗陶瓷的最重要產業之一,包含金門、馬祖、埔里等酒廠幾乎都使用苗栗出產的酒甕。當時苗栗也積極加強拉胚師傅的養成、技術的傳承,還有窯種與燃料的改良,產能最高時一天就可燒出300多個酒甕,平均一小時可燒成12至15個酒甕,一座隧道窯一年約可生產13萬個之多。

基本資訊

  • 資料來源
   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,「苗栗歷史老照片」網站(今已關閉),2004。
  • 撰寫者
   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
  • 創作者
    陳雲錦
  • 時間資訊
    拍攝時間
    1960
  • 媒體類型
    照片
  • 地圖

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,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。請點選"接受",若未做任何選擇,或將本視窗關閉,本站預設選擇拒絕。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,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