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照片拍攝於民國59(1970)年,場景為苗栗縣造橋鄉的造磚場。由於當時尚未有大型機具,幾乎所有的程序都必須採用人工,除了要背負沉重的磚塊之外,還要忍受廠房悶熱的磚窯以及內外飛揚的塵土。
苗栗縣造橋鄉因為盛產相思木炭,加上附近談文村土質適合做磚瓦,造就苗栗瓦窯廠林立。1950至60年代全盛期,造橋鄉燒磚瓦窯約有53座,有時一家廠一天就可燒製上百公噸磚瓦。由於環保與社會變遷加上石化業興起,塑膠品取代陶瓷,造橋鄉傳統瓦窯業目前幾乎都已走入歷史,僅數家如振穎磚瓦工廠的「包仔窯」,或是當時專門燒製紅磚的「八卦窯」,現留存外觀但都已停產多年。


